來源:巨靈鳥ERP 作者:進銷存軟件 發布:2020/1/2 瀏覽次數:1669
內部審核控制程序
1 目的和適用范圍
本程序規定了內部審核的職責和內容,以確定本公司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ISO9001:2015的要求,認證產品是否符合強制性產品認證工廠質量保證能力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實施和保持。
本程序適用于本公司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和產品認證審核工作。
2 職責
2.1 綜合部負責內部審核的歸口管理。負責組織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和產品認證審核。
2.2 管理者代表/質量負責人負責策劃、協調內部審核,任命審核組。
2.3 內部審核小組(以下稱內審小組)負責:
a)熟悉本程序,編寫檢查表;
b)實施審核,報告審核結果;
c)對針對不合格項所制定的糾正措施進行跟蹤、驗證和報告驗證結果。
2.5 各部門負責配合內審小組在本部門進行審核工作,對審核發現的問題采取糾正措施。
2.6 綜合部負責對體系有效性的監控,質量部負責對產品一致性的監控。
3 工作程序
3.1 每年初綜合部負責制訂“年度內部質量體系審核計劃”,經管理者代表/質量負責人審批后實施。
3.2 內部審核的范圍和頻次:內部審核的范圍,取決于被審核活動的實際情況和重要性。內部審核每年(12個月)應進行不少于一次的常規審核,常規審核的目的:
a) 確定本公司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ISO9001:2015的要求和強制性產品認證工廠質量保證能力要求;
b) 評價質量管理體系是否得到有效實施和保持;
c) 產品的一致性。
常規審核應覆蓋所有部門和標準要求。特殊情況下,如發生重大的質量問題、顧
客有嚴重的投訴、組織機構等有較大改變、公司認為有必要的情況下,管理者代表/質量負責人可臨時組織一次有針對性的內部審核。
3.3 審核準備
3.3.1 每次內部審核前,由管理者代表/質量負責人任命本次審核組長和內審員。
3.3.2 內審小組成員必須具備內審員資格,內審員不得審核自己的工作。
3.3.3 每次審核前,由審核組長制定“內部審核計劃”,明確審核的范圍、審核部門、審核日程安排,并確定內審組成員及分工,經管理者代表/質量負責人審批后,于內審前五天發給內審組成員和受審核部門。
3.3.4 各部門收到“內部審核計劃”后,如果對審核日程和內容有異議,可在兩天之內通知管理者代表/質量負責人進行協商,并確定是否作出調整。
3.3.5 審核組長組織內審員編制“內部審核檢查表”,主要內容包括:審核項目、審核要點,內審組在內審實施前1~3天內召天一次內審準備會議,明確內審具體要求。
3.3.6 各受審部門應做好必要的準備。
3.4 審核實施
3.4.1 首次會議,由管理者代表/質量負責人或審核組長主持,向受審部門介紹審核的目的、范圍、審核的日程安排及所有相關內容,以便受審核部門清楚了解給予配合。
3.4.2 現場審核,
a) 內審員依照“內部審核計劃”與受審核部門指定陪同人員一起到現場,并按“內部審核檢查表”進行現場檢查。
b) 審核可通過詢問、交談、查閱文件和記錄、現場觀察和查驗等方法收集審核證據,內審員應以事實為根據,以標準和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為準則,收集客觀證據,對照文件檢查管理體系的運行或產品一致性控制情況,作出客觀、公正的判定。
c) 現場審核時發現不合格事實應準確予以描述,填寫在“不合格項報告”中,在報告要指明不合格項違反質量體系文件或標準的具體條款內容,并請受審核部門負責人簽字確認,于審核完畢后交審核組長。
3.4.3 內審組內部會議,現場審核結束后,內審組長召集內審組召開內部會議,對內
審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確認不合格項及其嚴重程度,對不合格項的分布情況按部門和過程進行分類、匯總和分析,以確認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是否符合標準要求和有效運行。
3.4.4 末次會議,現場審核結束后,由管理者代表或審核組長組織召開,向受審核部門、人員報告該次審核結果,內審員宣讀發出的“不合格項報告”,審核組長依據實際情況提出采取糾正措施的時限要求,并將所有“不合格項報告”下發給相關責任部門。
3.4.5 首次和末次會議參加人員: 總經理(必要時)、管理者代表、質量負責人、受審核部門負責人以及內審組成員(末次會議可適當增加人員)。參加會議的人員在會議簽到表上簽到,內審組長指定人員進行會議記錄,首次會議的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末次會議時間為一小時左右。
3.5 審核報告
3.5.1 每次審核結束,審核組長綜合審核情況編寫“內部審核報告”,報告中要將審核情況進行綜述并分析,評價整個質量管理體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產品的一致性,同時對不合格項的情況加以匯總分析。“內部審核報告”呈報管理者代表審批。
3.5.2“內部審核報告”應在現場審核結束后一周內完成,經審批的“內部審核報告”分別送交總經理、管理者代表/質量負責人、各有關部門。管理者代表/質量負責人將其轉交管理評審。
3.5.3 匯總“不合格項分布表”作為“內部審核報告”的內容之一,附在其中。
3.6 糾正措施的實施、跟蹤驗證
3.6.1 責任部門應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要求制定糾正和糾正措施,并確定完成期限填寫在“不合格項報告”中,交回內審小組,具體按《改進控制程序》執行。
3.6.2 審核組長應委派內審員對責任部門糾正和糾正措施的實施情況進行跟蹤和驗證,內審員應在“不合格項報告”、“實施結果驗證”欄內注明并簽字。
3.6.3 審核組長向管理者代表/質量負責人匯報糾正措施完成情況和驗證結果。
3.7 內審要檢查對上次審核時提出的糾正措施是否有效,并記錄在“內部審核檢查表”。
3.8 如糾正和糾正措施涉及到文件更改時,按《文件控制程序》執行。
3.9 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的文件和記錄由綜合部歸檔和保存。
4 相關文件和記錄
4.1 年度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審核計劃
4.2審核計劃
4.3審核檢查表
4.4 不合格項報告
4.5不合格項分布表
4.6 內部審核報告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1 職責
a)管理者代表是過程的監視和測量的歸口管理,負責組織各部門采用適宜的方法對各個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
b)綜合部協助管理者代表做好各個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2 管理要點
a)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包括以下方面
──對各部門的工作質量和績效工作質量進行監視和測量。
──通過內部審核,對質量目標完成情況和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
──通過對產品一致性審核,使認證產品持續符合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的要求。
──通過顧客滿意度測評,對本公司的管理績效進行監視和測量。
──通過管理評審,對本公司質量體系的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視和測量。
──通過對生產過程的監視和產品進行檢測,對產品質量進行監視和測量;等
d) 過程監視和測量的控制職責如下:
──內部審核、質量目標及工作質量檢查:綜合部、各部門;
──產品一致性審核:技術部、質量部、生產部;
──顧客滿意度測評:銷售部、質量部;
──管理評審:總經理、管理者代表、各部門;
──生產過程的監視和產品進行檢測:質量部、生產部。
當未能達到策劃的預期結果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預防措施,以確保體系和產品的符合性。
3 相關文件和記錄
a) 過程監視和測量相關記錄
產品的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
1 目的和適用范圍
本程序規定了對采購物質、過程產品、最終產品進行監視和測量的職責和程序,以確保未經監視和測量(檢驗和試驗)產品不投入使用,不轉工序,不出公司,保證產品質量達到規定的要求。
本程序適用于采購物資進公司到最終產品出公司全過程的監視和測量(檢驗和試驗)。
2 職責
2.1 本程序由質量部負責歸口管理,質量部負責按照技術文件和檢驗指導書,開展對采購物資、過程產品及最終產品進行檢驗和試驗。
2.2 技術部負責提供及制定產品檢驗和試驗依據的產品圖樣、工藝文件、技術條件、檢驗指導書。
2.3 生產部負責做好產成品的自檢、報檢工作。
2.4 倉庫做好進倉元器件的報檢工作。
3 工作程序
3.1 總則
3.1.1制訂相關的產品檢驗指導書,規定產品各個過程的檢驗要求和檢驗方法,CCC認證單元產品的例行和確認檢驗項目。
3.1.2產品檢驗和試驗必須執行“三檢”(自檢、巡檢、完工檢) 制度,按產品圖樣、技術條件、工藝文件及檢驗指導書規定執行。
3.1.3檢驗和試驗設備必須經檢定或校準,并在有效期內使用。
3.1.4檢驗人員必須經授權后上崗。
3.1.5檢驗人員應按規定要求,作好檢驗記錄。
3.2 采購物資檢驗和試驗
3.2.1根據有關產品圖紙、技術條件、工藝文件等文件編制《進貨檢驗指導書》時,應考慮在供方處采取的控制手段和所提供的有關證明文件,以確定對采購物資進行檢驗或驗證。當選擇驗證方法時,應驗證以下項目:
a) 核對質量證明文件;
b) 檢查包裝是否完整無損;
c) 檢查產品標識是否正確;
d) 檢查產品是否損壞。
3.2.2物資進公司,由倉管員根據“送貨單”核對數量、規格、品種,經核對無誤后,連同產品的質量證明文件(或相關的有關資料) 報檢。
3.2.3檢驗員接到報檢后應按《元器(關鍵)件進貨檢驗指導書》對物資進行檢驗或驗證,并作好檢驗、試驗或驗證記錄,填寫“元器(關鍵)件進貨檢驗表”。
3.2.4經檢驗或驗證合格的產品,倉庫員應及時做好狀態標識及辦理入庫。經檢驗或驗證不合格的產品,檢驗員應在進貨檢驗記錄中填寫不合格項目情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處理。
3.2.5對關鍵元器件、原材料確認檢驗按《關鍵件檢驗規程》執行。
3.3 過程檢驗和試驗
3.3.1生產人員加工、裝配過程,必須按照產品圖樣和工藝文件要求進行自檢,并填寫“成套產品裝配工藝/質量檢查表”。
3.3.2檢驗員應按產品圖樣、工藝文件及《檢驗指導書》對產品進行檢驗和試驗,并填寫“成套產品安裝調試檢驗(通知)單”/“高壓產品檢驗表”。
3.3.3產品生產過程的流轉只有在檢驗、試驗項目全部完成,且合格的產品才能轉序。
3.3.4經檢驗、試驗后的產品按《標識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對其狀態進行標識,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執行。
3.4 最終檢驗和試驗
3.4.1 檢驗員應按《高低壓成套開關設備例行/出廠檢驗指導書》對成品進行檢驗和試驗,并填寫“例行檢驗報告(出廠檢驗報告)”。
3.4.2只有當所規定的檢驗、試驗項目全部完成,且結果符合規定要求,有關文件齊備并得到認可后,成品才能辦理入庫及交付使用。
3.4.3產品的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按《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程序》執行。
3.4.4經檢驗、試驗后的產品按《標識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對其狀態進行標識,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執行。
3.5 檢驗和試驗記錄
3.5.1 檢驗和試驗必須做好記錄,記錄必須由授權檢驗員簽字(蓋章)后,方可有效。
3.5.2 檢驗和試驗記錄必須清楚表明產品是否按規定的驗收標準通過了檢驗和試驗。
3.5.3 質量部應按《記錄控制程序》收集、整理、保存檢驗和試驗記錄
4. 相關文件和記錄
4.1 元器(關鍵)件進貨檢驗指導書
4.2 高低壓成套開關設備例行/出廠檢驗指導書
4.3 檢驗指導書
4.4 元器(關鍵)件進貨檢驗表
4.5 成套產品裝配工藝質量檢查表
4.6 成套產品安裝調試檢驗(通知)單/高壓產品檢驗表
4.7 成品產品檢驗報告
4.8 檢驗人員授權書
4.9 關鍵件檢驗規程
4.10 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規程
4.11 標識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 目的和適用范圍
本程序規定了對不合格品應予以標識、記錄、隔離、評審和處理的職責、權限及方法,以防止不合格品被誤用或交付。
本程序適用于本公司對不合格品的控制。
2 職責
2.1 質量部負責不合格品控制的歸口管理,負責對采購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最終產品的不合格品的判定,以及分級授權進行評審。
2.2 技術部參與對不合格品進行評審。
2.3 生產部負責對生產過程中的不合品的標識、隔離和處理,并負責對不合格品的返工。
2.4 采購部和倉庫負責對采購產品的不合格品的標識、隔離和處理。
3 工作程序
3.1 不合格品的判定
質量部質檢員負責判定采購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最終產品中的不合格品。
3.2 不合格品的標識、隔離
生產部和倉庫按《標識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對不合格品作出標識,對發現的不合格品應及時與合格品隔離堆放,防止混淆。
3.3 不合格品評審的權限
3.3.1檢驗員對采購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最終產品的不合格品進行評審,有權作出拒收、返工的決定。
3.3.2 技術部負責對不合格品進行評審,有權作出拒收、返工、讓步使用、報廢的決定。
3.3.3主管領導負責對報廢、讓步使用的評審意見的審批,并且有權對所有不合格品作出返工、拒收、讓步使用、報廢等決定。
3.4 不合格品的處理
3.4.1 進貨檢驗不合格品的處理
a) 檢驗員發現采購產品出現不合格品時應記錄在“元器(關鍵)件進貨檢驗記錄表”上,作出拒收的決定,需要時應向技術部報告。
b) 技術部有權對采購產品的不合格品進行評審,作出拒收或讓步使用的決定,并做好評審記錄。
c) 檢驗員發現不合格品應及時通知倉庫對不合格品進行標識、隔離;并將對不合
格品的評審處置意見通知采購部進行處理。
d) 采購部根據處置意見同供方交涉,對采購的不合格物資進行處理。
3.4.2 過程、最終檢驗不合格品的處理
a)過程檢驗和最終檢驗中,檢驗員如發現不合格, 應記錄在“成套產品安裝調試檢驗(通知)單” /“高壓產品檢驗表”上,并對不合格品進行評審,作出返工的決定。
b) 如過程檢驗發現的不合格品需要讓步使用或報廢,檢驗員應向部門負責人報告,由部門負責人會同技術部對不合格品進行評審,作出讓步使用或報廢的決定,需要時由主管總經理對評審意見的審批,并做好評審記錄。
c) 檢驗員發現不合格品應及時通知生產部對不合格品進行標識、隔離;并將對不合格品的評審處置意見通知生產部進行處理。
3.4.3 產品交付或使用時發現不合格品的處理
a) 當產品已交付或使用時發現不合格品,由質量部根據顧客意見對不合格品進行
鑒別和調查。
b) 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原因分析,判斷不合格原因是否本公司的責任。若不合格品不是本公司的責任時,應與顧客協商解決,若不合格品是本公司的責任時,應針對不合格所造成的后果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如對顧客進行賠償、維修或退換,措施經主管總經理或授權人審批。
c)銷售部代表本公司向顧客致歉,并將處理措施通知顧客,由相關部門按處理措施對不合格品進行處理。
3.5 需要進行返工處理的不合格品,由生產部安排工人進行返工,所有返工后的產品檢驗員須作重新檢驗,復檢合格方可放行,并做好記錄。
3.6 合同要求時,使用讓步使用的產品,應征得顧客的同意。
3.7 不合格品的統計
質量部每月應對進行不合格品進行統計,填寫《成品送檢合格率統計表》,以便進行分析,不斷改進產品質量。
4 關文件和記錄
4.1成品送檢合格率統計表
4.2元器(關鍵)件進貨檢驗記錄表
4.3成套產品安裝調試檢驗(通知)單/高壓產品檢驗表
來源:巨靈鳥 歡迎分享本文
上一個文章:客戶關系維護與執行方案
下一個文章:成套電氣公司質量手冊七